我参加过哪些学术会议?(一)

我参加过哪些学术会议?(一)

운영자 0 257 08.26 07:01

我参加过哪些学术会议?(一)

 

朴昌根

 

 

最近,网上看到关于我的系统学研究的诸多文字,特别是用deepseek生成的令人眼花撩乱的各种文章,我感到十分费解。我在系统科学研究方面的主要著作《系统学基础》(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4年)问世已有31年,其修订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问世也有20年,好像第一次引来这么多人关注与热议。

 

韩国学方面的情况也雷同。《韩国产业政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和《解读汉江奇迹》(繁体字版,2009年;简体字版,2012年)出版后,也未曾受到这么多人关注。

 

另一方面,我用韩语做的大量工作在中国几乎无人问津。无论是作为韩国《新科学丛书》第51辑出版的《系统学》(首尔:泛洋社出版部,1997年)一书,还是篇幅达600多页的《中国改革开放与东北亚新秩序》(首尔:Interbooks, 2010年)一书,都被置若罔闻。

 

这些情况,尤其是一些似是而非的“事实”,促使我返回数十年之前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的时代。当年,在各种学术交流会上,追求真理的人们,尤其是被“文革”耽误十年的人们,争先恐后,高声呐喊,唇枪舌战,慷慨激昂地宣扬自己观点。那动人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这几天,我抽出一些时间整理了我所参加的各种学术会议(包括只提交论文而人未到场的会议)名称和发表的论文题目。不过,记忆和记录的谬误与疏漏在所难免,还有待更正。

 

我之所以选择学术交流会作为介绍自己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是因为与现在不同,当时学术交流会是一个人向学界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学者进行自由交流,向社会介绍自己研究成果的最好的方式之一。考虑到出版周期,从杂志或图书中看到的已不新鲜。相比之下,学术会议上交流的主要是时令货,它们代表着当前或将来。另外,这份资料不包括著作、译著以及未经学术交流会直接投给杂志的那些论文。

 

<1980年-1989年>

 

1980年11月20-26日。参加“第一次全国自然科学方法论学术讨论会”北京: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筹委会)朴昌根:试论一般系统论及其历史发展,1-24。会议《简报》第22期,第6页。其中部分内容经修改发表,朴昌根:系统方法的几个基本原则,科学方法论研究,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3年9月,308-313。这里,朴昌根第一次指出:系统方法=结构方法+功能方法+历史方法。另,会上提交论文中部分内容则以“系统时代与一般系统论”为题登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通信》(第8期(总第75期),1981年4月25日)上。

 

19811114参加“全国近现代技术史学术会议”。苏州: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朴昌根:一般系统论的产生和早期发展,1981年8月,1-20。实际上,该文内容也是1980年那次会议论文的一部分。

 

1983年8月10-15日参加“全国系统科学与现代化建设学术讨论会”。大连: 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发起组织朴昌根:系统进化论初探。这是朴昌根第一次使用”系统进化论“一词。

 

1984年7月11-17日。参加“全国系统科学辩证法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学术讨论会”。西安: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发起组织朴昌根:系统科学体系初探,《系统思想与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5年11月,213-224。这篇论文经修改,以“论系统科学体系”为题,刊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5年第5卷第2期,1985年6月。不知为什么,此稿中没了“系统分类学”一节。也许是因为我的疏忽。

 

1985年7月10-?日。参加“首届全国系统科学辩证法学术讨论会”。衡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1)朴昌根:论系统质的规定方式和量变质变规律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后刊于:求索1986年第2期,23-28,+43。2)会议期间,朴昌根应邀在湖南省组织的一次报告会上介绍国外系统理论研究概况。经整理,“国外系统理论研究”一文分三次刊于《自然辩证法研究》1986年第一期、第二期、第三 3)4年后,在国际系统科学学会《行为科学》杂志主编J.G.Miller(曾任该学会主席)推荐下,经翻译修改,结论部分补充朴昌根系统科学及系统学构架与核心内容9页),刊于《行为科学》1990年第2期,79-107。当时,J.G.Miller先生亲自将此文题目改为“世界主要系统理论”。

 

1989年9月?日。上海:上海市创造学会学术研讨会。朴昌根:论同型性与创造,上海市创造学会:创造学论文,1989年9月,39-42。后正式刊于:《自然辩证法研究》,1989年第6期,1-4。

 

1989年10月5-8日。参加“全国第二次熵与交叉科学学术讨论会”兰州:由兰州大学等组织。朴昌根:熵的过去、现在与未来,1989年9月23日,1-25。

 

1989年8月?日朴昌根为全国系统理论与区域规划研讨会包头会议)提交论文。朴昌根:从系统的周期发展规律看经济长波、政治长波与科学长波,系统理论与区域规划论文选》,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0年5月,145-156页。

 

<1990年-1999年>

 

1990年11月26-29日。参加“第一届系统学学术交流会”。上海:上海机械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1)朴昌根:系统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系统学理论与应用》,上海机械学院学报第3卷增1期49-58;(2)朴昌根:生命系统理论,同上76-83。

 

1991年10月29日-11月3日。参加“全国第三次熵与交叉科学研讨会”。攀枝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攀枝花市物理学会朴昌根:与经济发展,熵理论的一场大辩论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401-406。

 

1991年11月?日。参加“日本熵学会第九次研讨会”。名古屋:日本熵学会。朴昌根应邀做大会纪念演讲:中国的熵研究。后经修改,朴昌根:熵及其原理中的若干问题,刊于:《熵》(日本熵学会会刊),第24号,1992年9月,7-11,+13。

 

1990年11月23-25日。参加“中日熵理论与应用学术讨论会”。上海:上海机械学院上海市系统工程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日本学会1)邵锡华、车宏安、朴昌根:动力系统中的熵,熵:理论与应用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10月,34-40;(2)朴昌根:熵与经济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同上书,163-177。

 

1995年1月5-10日。参加“国际政治经济学家大会第六届年会“首尔:国际政治经济学家会议朴昌根:人类能否摆脱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两难困境?1-21

 

1997年10月23-24日。参加杭州:第二届韩国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朴昌根:论韩国人的传统社会价值观对企业经营价值观的影响,韩国传统文化文化卷》,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年3月,8-23。

 

1998年7月15-16日。参加“1998朝鲜 · 韩国历史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延吉:延边大学朝鲜问题研究所、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朴昌根等:论韩国人的权威主义价值观对政治民主化与经济现代化的影响(摘要),98朝鲜韩国历史与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1998年7月,32-34。会上朴昌根曾为一位全罗道口音浓重的韩国经济学教授做口译。

 

1998年10月参加“全国第五届系统科学研讨会”。上海: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朴昌根:对系统学研究中若干基本问题的反思,系统辩证法学报1999年第7卷第4期,15-18。

 

1998年10月?日。参加“李约瑟博士与中国科学文化研讨会”(上海)。朴昌根:韩国传统科学的历史发展,《李约瑟研究》(第1集),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年,303-315。

 

1999年7月?日。参加“1999国际科学大会”(亦即“1999世界韩民族科技工作者综合学术大会”)。首尔:韩国科学技术团体总联合会,朴昌根:什么是系统学(韩文),会议论文集,1999年,1247-1254。这篇论文后经多次修改,成为阐述本人“系统学”的重要作品。先译成中文,刊于:于华夫:《科学中国人优秀论文集》(1),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265-266。韩文本刊于:《科学思想》,2002年冬季号,243-251。后补充8张图,发表于KCSEA(上海)第一次学术交流会,2008年3月1日,见:KCSEA《会讯》,总23号,20-33。其英文稿于“2009 Asia-Korean Coference on Advanced Science & Technology”上交流,收录于朴昌根: 《中国改革开放与东北亚新秩序》,首尔:Inter books,2010年,574-607。 最后的文稿为“系统学:回顾与展望”(中文),KCSEA(上海)第九次学术交流会,2016年4月10日,17-34.

 

1999年12月?日。参加面向新千年的复杂系统研讨会”。上海: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系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朴昌根:从系统自组织与他组织概念看韩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亚太经济2000年第3期,37-38。

 20250826)

<未完待续>


댓글